results
欢迎访问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官方网站!

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 —以创新型洛阳建设为例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 2018/5/5 17:03:57 查看:


项目名称: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 ——以创新型洛阳建设为例

 
完成单位: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完成人员: 袁国强 邱士可 董金友 文春波 杨迅周 钱发军 冯福领 赵长太 孙留欣 郭平 贾涛 赵风兰 杨永菊 邓园园 刘宁豫

 

项目背景 :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河南,需要将自主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我国、我省的创新能力,并在发展中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由于创新需要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就我国行政层次体系上考虑,我们认为城市应该是构成国家创新和区域创新的基点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所谓创新型城市:是指创新在一定城市单元上的具体落实,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是城市发展知识化的产物,其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并对其它区域形成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建设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将扮演重要角色,为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河南建设目标的实现形成重要支撑。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依据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河南建设目标,通过对创新、科技创新、创新型国家的概念、内涵和发展特征的研究,提出了创新型城市的基本概念、内涵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要素条件等,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的重点、难点,在此基础研究制定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研究内容和指标体系。

       1 、 创新型城市建设 基本研究内容。 根据创新型城市的概念、建设目的和意义,依据城市在我国行政层次体系的作用,我们认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 1)对创新型城市进行基本背景研究,明确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开展城市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明确创新型城市在科技发展上的优势、劣势和存在的差距,以便为突出优势,改善劣势,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必须站在较高层次、从更宏观的视野和开放性角度进行发展机遇的战略研究,以便为创新政策的制定寻求科学依据。

       ( 2)首先,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搞好服务,提高创新能力建设。

       ( 3)针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突出其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产业领域的创新潮流与发展思路,提出所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要全面加强城市高新技术及产业的创新发展,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力度。

       ( 4)加强创新文化传统与社会创新发展环境,为未来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多样化宽松的环境选择。 

       ( 5)集中力量,进一步加强创新优势研究,突出创新的重点,实施重地科技项目或专项工程,填补创新战略空白。支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能力,构建创新的长效机制。

       2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 。 根据上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概念、内涵和研究的主意内容, 创新型城市建设应该包括以下主要指标:

       ( 1)创新型城市建设形态初现。是国家和省域内重要的知识、技术创新中心和信息、创业服务中心,自主创新能力位居国内前列。

       ( 2)构建具有各自特色科技创新体系。到 2020年初步建设起要素齐全、布局合理、运行高效、合作开放、互动充分、体系完备的洛阳科技创新体系。

       ( 3)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围绕优势学科及重点产业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研发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产品,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创新性强的科技企业,培育若干个在国内外有较大创新影响知名企业及品牌,关键技术自给率大幅度提高。

       ( 4)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创新势头强、经济效益好、产业化特色鲜明的高科技园区。到 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50 %以上。

       ( 5)科技投入、产出有较大增长。全社会研究与发展( 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比重到 2020年达到 2.5以上,其中,企业 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 R&D经费支出的比重达到 8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R&D经费占年销售收入 10%以上。国内外科技论文年收录数量达到一定数量,年专利授权数量平均达到一定数量以上,其中,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占 40%以上 .

       ( 6)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显著加强。到 2020年, R&D 人员全时当量达全国发达城市水平; 能够培养一批具有战略思维、能够组织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的首席科学家、工程师,构建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创新人才团队。

       ( 7)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到 2020年, 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在 60 % 以上, 为科技强省做出重要贡献并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 8)社会领域科技进步达到较高水平。实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健康安全城市、先进文化动感城市和智能数字化城市。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以创新型洛阳建设为例

       依据上述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经过深入调查和对创新型洛阳建设的背景与基础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的 提出了创新型 洛阳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即:围绕一个核心,推进四项任务,突出两个重点。

       一个核心, 即:把创新型洛阳建设作为全市科技工作的核心目标,充分发挥洛阳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河南省科技要素资源配置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创新源头的作用,整合资源优势,增强集聚引领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全市科技竞争力的提升。

       四项任务, 即: 以 工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社会领域科技进步、洛阳高新区科技发展等作为 主要任务 进行规划和部署。围绕上述三大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研究发展态势,提出创新策略和发展思路,并选择关键、共性技术 55项进行安排,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瓶颈问题,全面提升洛阳创新发展能力。通过四项任务的实施,推动洛阳未来发展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及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社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两个重点, 即: 把实施重大科技项目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作为未来 战略重点 进行部署 。瞄准发展目标, 突出重点、 集中力量,实施 16 项 重大科技专项,推动在关键技术领域 实现跨越式发展,确保自身科技发展的战略优势。围绕创新主体,营造创新网络,构建洛阳创新长效机制。

       发展布局: 根据上述任务部署,在发展布局上提出,围绕创新型洛阳建设,加强洛阳与国内外不同区域及城市的的科技文化交流活动,以打造中原城市群为契机,提高洛阳与郑州及其它中原城市的创新分工协作;强化洛阳与所属市、县、区的科技协调发展,加强洛阳与偃师城市融合; 加快 洛阳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发展,以一区多园形式,构建在技术上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不同科技园和产业园区网络, 为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十字布局和融合郑州与洛阳工业走廊建设提供基础。

 

鉴定及应用:

       该项目通过了 2007年度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号为豫科鉴委字 [2007]第 928号。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

       第一,成果理论联系实际。本项目研究站在国家和河南省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度,遵从国家、河南省创新体系的整体设计,同时以区域资源特色、战略目标为着眼点, 从提高城市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根据对洛阳市情的全面和较深入的调查,在对洛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框架、基本建构、功能联动和分析、要素组合等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型洛阳建设的 总体框架、 基本建构方法、基本建设思路和观点,为我国、我省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基本科学依据,填补了省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 我们力图通过这一研究成果,把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河南建设的伟大战略目标理性化、科学化、具体化,从而落到实处。

       第二,研究思路和方法科学。 本研究把宏观研究、结构层次研究、目标-发展研究、需求-供给研究和 定性与定量研究 结合起来,采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辩证和确证、结构和动态等技术原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全过程和归结点,整体研究思路先进,技术路线正确,其研究方法对创新型城市建设 具有创意性的理论尝试,具有创新研究的意义。

       第三,成果推广意义重大。 通过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较好的解决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科技发展问题,能够不断为区域经济结构升级换代和社会发展提供原动力,以有效提升区域核心竞争能力, 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形成重要科技支撑。本研究成果内容既体现了战略性性、 特色性、专业性,又具有创新的全面性,同时,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理论性和可操作性,可望为我国、我省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科学依据,为各地创新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由于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河南时间较短,因此从省内外创新发展来看,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还处于初始研究阶段,系统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成果还没有看到,因此,本成果作为一项较系统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成果,推广参考应用前景较大。本项目成果可为省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应该加强宣传力度,使得本成果的有关思路和观点在其它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得到有价值的参考应用。但是由于不同城市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在参考应用时应该根据各自的城市发展特色和优势、劣势,对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符合各自省情、市情的可操作性的解决思路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