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项目名称: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完成单位: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完成人员:钱发军 董金友 文春波 吕迎 张丽萍 邱士可 姚梅 郑纯辉 贾涛 薛蕾 徐夏楠 胡默言 袁国强 杨淑玲 任杰
项目背景:
本项目是河南省环境保护局根据全省未来十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提出进行全省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河南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时期。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对全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总体上看,河南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仍未缓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破坏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全省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人口规模过大、综合素质不高; 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 ,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环境污染负荷高 ,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生态系统比较脆弱 ,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有效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全省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形势下 ,上述问题如不有效解决,经济增长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就愈加难以调和,经济社会就难以持续发展。解决这些问题 ,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河南实际出发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全省的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河南省环境负荷和资源利用压力大,生态环境脆弱,全省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全省 河流、水库泥沙淤积、干枯日益严重,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范围的漏斗区,个别地区的开采已近极限;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仍在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生态系统日趋脆弱,生态功能衰退;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现象时有发生,风沙危害加剧;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在加重;农村环境质量下降,农药、化肥、农膜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水产养殖等面源污染已成为耕地肥力下降、农产品品位质量降低、地面水质恶化得不到根本解决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生态破坏也使各种自然灾害日趋频繁,危害在加重,给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从长远来看,生态环境破坏已经制约了全省一些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而且复杂。因此,要做好全省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是做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和需要。
本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环境保护和区域发展领域,是为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的技术报告。本研究运用环境科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系统科学的理论,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在河南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并依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总体要求,针对河南省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合理的进行分析评价,并参照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并对全省生态环境的重点领域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较为具体的管理目标和技术措施。
本研究可为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为全省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提供重要依据;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促进全省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全省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协调全省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障省内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功能基本稳定。
技术原理:
本研究成果围绕河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对河南省生态环境进行了现状分析与功能评价;对全省生态功能区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提出了河南省近、中、远期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目标和指标体系;对全省生态保护重点领域——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良好区、资源开发区保护和生态示范区建设提出了详细的范围、目标和方案;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全省主体功能区划的初步方案;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工程和措施;并进行了成果实施的效益分析。
成果的创造性和先进性。①在科学、全面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进行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深刻地提出了河南省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根据全省不同社会发展时期,提出了各阶段目标和指标体系,围绕目标提出生态保护重点领域的保护措施和方案。相比省内其它同类研究,本成果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能成为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②根据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将全省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分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良好区、资源开发区和生态示范区四个系统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各重点领域的范围、现状、问题、保护目标和措施方案,为各类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③本研究围绕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全省及重点领域的总体目标和指标体系,并围绕目标提出了一整套实施方案和工程项目,对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有较强的操作性。④本研究是河南省首次开展的全省范围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研究课题,是第一次对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性研究,也是首次以生态功能区为基本单元对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面研究。在全国也是为数不多的以省为范围进行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填补了河南省相关领域的空白,对全国其它地区的同类研究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鉴定及应用:
该项目通过了 2007年度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号为豫科鉴委字 [2007]第 842号。鉴定专家认为;《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成果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该成果具有如下特点:
1 、选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一项重大的战略性课题。该研究从分析和评价河南省生态环境现状入手,阐述了生态功能区划,明确了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与对策,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与指标体系。选题准确,立意新颖,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2 、该项研究的方法先进、采用环境科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在河南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并对全省生态环境的重点领域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提出了较为具体的管理目标和技术措施,符合我省实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3 、该项成果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该项研究在重视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着重从我省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全省及重点领域的总体目标和指标体系,并围绕目标提出了一整套实施方案和工程项目,对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并有较强事务可操作性。
4 、该项成果资料翔实,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所提方案切实可行,符合研究成果鉴定要求。
5 、该研究报告中个别文字有欠妥之处,建议进一步校对文字、适当增加有关研究理论、方法及研究依据的说明。
综上所述,该成果的学术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技术研究等某些方面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本研究成果实用性强,可直接应用于河南省未来十五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对河南生态省规划和建设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此外,对于全省水生态、森林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等专项生态保护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成果实施后,对改善河南省生态环境,协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能为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并可作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和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本成果为省内相关部门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依据。
本成果的应用和实施,为河南省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及要求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