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地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
名称:登封“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地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
项目负责人:王超
简介:
当前,我国世界遗产地在管理与保护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一方面,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享有的财富,进行妥善保护使之得以世代相传、永续利用是现代人不可回避的责任;另一方面,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世界遗产面临着旅游超量接待、错位开发、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其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世界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实现遗产地保护与开发的和谐共处。采取可行的方法对遗产地的生态环境进行适时动态监测,为遗产地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空间信息技术是数字测量、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虚拟现实(VR)、数据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
本项目采用空间信息技术(RS、GIS、GPS、VR)对登封“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地生态环境进行遥感监测,通过遥感判读、利用判读的野外概率抽样和空间信息处理技术,对遗产地生态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其时间、空间分布与特点,对其影响因子驱动力进行探讨,建立登封世界遗产地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将相关数据信息集成管理,对遗产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世界文化遗产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科学管理。
利用空间信息技术的空间分析、形式化表达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寻求影响登封“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地生态环境变化的陆地地质环境和主要生态环境因子的数据提取、表达、组织方法和划分标准,构建基于多源地理数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空间统计分析模型,对“天地之中”生态环境进行定量评估和监测。
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1、建立了世界文化遗产地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的技术体系
世界文化遗产地作为特殊的生态敏感区,尚无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方法体系。建立完善的世界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快速有效提取相关重要要素是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监测的核心。本研究以生态学、环境学和空间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指导,根据“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陆地地质环境和主要生态环境的特征,结合其时间、空间分布与特点,对其影响因子驱动力进行探讨,构建基于遥感等多源地理数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空间统计分析模型,对“天地之中”生态环境进行定量评估和监测。
2、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多源数据提取与表达
空间信息技术可以全面应用于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保护的调查、评价、规划、监测和展示方面。空间信息技术也为定量分析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监测、评估虚拟展示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本研究以“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地为研究靶区,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数据分析处理平台,通过空间分析、形式化表达、统计分析、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寻求影响生态环境变化的下垫面各背景因子在GIS中合理的数据提取、表达、组织方法、划分标准和三维可视化。
通过对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揭示生态环境破坏和退化的根源,寻求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和方法,为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逐步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